隨著社會及科技的進步,過往許多日常的勞作已經被機器所取代。人類的祖先每天都要花上許多體力和時間與大自然及環境搏鬥,所以都要具備強健的體魄。時至今日,在大部分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無論在家居、工作間、工廠,甚至是農場,機器都已取代了大部分人手的工作,人已差不多無需再搬運重物、攀爬、上落樓梯,甚至行走。
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 Cureton 博士就曾提出,現今一般人到達 26歲已開始步入中年,因為他們這個年齡時的體質只及得上他們祖先處於 40歲時一樣。醫學科技的進步雖然已經能夠成功對抗或醫治許多疾病,但卻始終未能夠預防種種由於缺乏體力活動而引起的「運動機能退化病」(hypokinetic diseases),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肥胖、下背痛及各種關節毛病等(Allsen 等,1984)。
Allsen 等(1984)就曾引用過一些太空實驗的例子來證明靜態的生活模式(或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是這類「運動機能退化病」的根源。他們記載了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當中發現一個人只要三天不能移動(immobile),就會損失最大肌力的 1/5。此外,固定不動的生活模式亦會嚴重影響到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甚至神經系統的機能。反過來說,運動能夠逆轉這些機能退化現像,並使到肌肉及各個系統能夠回復到正常狀態。
最近更新日期: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