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和身體其他的器官一樣,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它的細胞是在不斷新生和死亡,所以骨實在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器官。
就以長骨為例,出生前,骨骼是由稱為軟骨模型(cartilage models)的透明軟骨組織所組成,一層骨外膜包覆於模型外,其內的造骨細胞(osteoblasts)在骨幹外圍形成一圈緻密骨。隨後,骨幹中心的軟骨變成海綿骨,形成了主要骨化中心(primary ossification center)。後來,破骨細胞(osteoclasts)將新造的海綿骨破壞而形成骨髓腔。
出生後,次級骨化中心(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於骨骺端形成,軟骨被海綿骨取代。當兩個骨化中心都生成後,除了關節軟骨(articular cartilage)和位於骨幹和骨骺之間的骨骺板(epiphyseal plate)外,所有軟骨都會被骨組織所取代。
骨骺板的活動與骨幹的「長長」(increase in length)有關。骨骺板的軟骨細胞不斷增生和不斷骨化,使骨的長度也不斷增加;這類活動會一直延續到成年期的初期。這時,骨骺板亦會被骨組織取代,成為殘餘下來的骺線(epiphyseal line),骨幹也就停止「長長」。
此外,骨在「長長」的同時亦會「長粗」(increase in diameter)。骨髓腔內的破骨細胞不斷的破壞和吸收骨質,使骨髓腔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骨外膜內的造骨細胞又不斷地製造骨質使骨增粗。只是,骨在不斷「長粗」的過程中,管壁厚度的增加並不明顯。
12至 18歲間的兒童少年,骨骼尚未完全骨化,還有許多軟骨存在,所以骨增長的速度很快。一般在 18至 25歲期間,骨化過程逐漸完成,骨就不再「長長」,人也就不再增高。
女性通常比男性提前 2至 3年完成骨化過程。
影響骨生長的因素很多,當中包括:遺傳、種族、激素、營養、外力等。
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對骨的「長長」尤為重要。幼年期間生長激素不足會導致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稱為垂體侏儒症;若分泌過多,又會令骨的生長過快,稱為巨人症。
甲狀腺的分泌不足,亦會導致骨的生長起了障礙,令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性腺分泌的激素對骨的生長成熟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性腺發育早熟的情況下,骨化過程亦會加速進行,使得骨幹與骨骺提前愈合,骨也就不再「長長」了。
在營養方面,缺乏維生素甲會導致骨的畸形生長及骨骼生長緩慢,但過多又會令到骨變得脆和易折斷。
缺乏維生素丙會使骨的生長停滯,骨折也不易愈合。
缺乏維生素丁則會影響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因而導致骨組織不能鈣化,造成軟骨病。
在骨的骨化過程中,受壓力較大的部位比受壓力較小的部位發育得快。
最近更新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