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強身健體

提升自我

關心社群

體驗

人體

動作分析 

歷史和發展

體適能和營養

訓練方法

社會影響

運動創傷

心理技能

活動管理

            

人體各部分,包括體內的組織和系統,成長的速率都有所不同。不過,早於1923年,Richard Scammon已提出可以用四種不同樣式的成長曲線(Scammon’s Curves of Systemic Growth)去概括人體各組織和系統的成長進程。Scammon並以百分率來把各組織、系統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長狀況與人到達20歲(成熟)時的發育程度(100%)作相對性的比較。

  1. 一般型(General

    • 一般型曲線除了描述人整體和外貌,如身高、體重等的成長樣式外,也敍述了人體大部分系統,如肌肉系統、骨骼系統(部分的頭骨和面骨除外)、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的生長特點。

    • 一般型曲線呈S-型彎曲(sigmoid),並可被劃分成四個生長階段:

      1. 嬰兒期和幼童期的急促增長,

      2. 中童期的平穩增長,

      3.   青少年期早段的突然間急速增長,和

      4. 成年期後的增長放緩及停頓。

  2. 神經型(Neural

    • 神經型曲線描繪了腦、神經系統與其相關結構(如眼睛)、部分頭骨和面骨的生長樣式。

    • 這類組織和系統在出生後急促增長,神經系統到七歲左右己接近95%發育完成。神經組織在七歲之後仍然會平穩增長,到青少年期階段再次有稍為急促的發展。

  3. 生殖型(Genital

    • 生殖型曲線描述了男、女性第一性徵和第二性徵的發育情況。

      1. 第一性徵包括女性的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和男性的睪丸、陰囊、前列腺、陰莖等。

      2. 第二性徵包括女性的乳房、兩性的陰毛和腋毛;和男性的面毛和聲音變得低沉。

    • 生殖器官在嬰兒期和兒童期的生長非常緩慢,直至踏入青少年期便有非常急促的增長和發育。

  4. 淋巴型(Lymphoid

    • 淋巴型曲線描述了淋巴腺、胸腺、扁桃腺等的生長樣式。

    • 淋巴組織在嬰兒期和兒童期急促增長,1113歲時到達頂峰,然後逐漸下降至成年期時的水平。

 

身高和體重等數據一直以來都被世界各地視作衡量兒童健康成長的指標,身高和體重的曲線圖也多年來被用作測量兒童是否有生長遲緩或營養不良的工具。過往,注意力普遍放在兒童是否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但近十年間注意力已轉向兒童是否出現過重甚至是肥胖的現象。

1977年,美國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轄下的NCHS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發布了一套18歲以下兒童成長曲線圖。1978年,CDC再從其百分位數推算出 z-分數,以找出兩極(最高及最低)較為偏差的數據,包括中位數以下第二及第三個標準差的定位點。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推薦全球引用這些 z-分數作為定義營養不良的參考。自此,這些成長曲線便受到全球的廣泛採用。1994年,CDC又利用新收集完成的數據,重新修訂曲線圖,並在2000年再度發表經修訂後的成長曲線圖。

在香港方面,最早的相關大型調查研究可追塑至1963年,當時以來自17間學校的14,686620歲學童的數據,製訂了本地的身高和體重標準。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和衛生署、醫院管理局合作,對來自49間中學和8間母嬰健康院的24,5090-18歲學童及嬰兒進行了生長數據調查,並以收集得來的數據製訂了多種成長曲線圖,而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以上的成長曲線圖,都是按照某時某地收集得來的數據製訂,所以受到了時空和種俗等變數的限制,一般只可以用來作為某地區人體成長進程的參考,而不可以被視作全球人體成長進度的標準。20064月,世界衛生組織,又發布了一系列的0-5歲兒童成長曲線圖。不過,這次的數據是來自全球六個不同的地區,為期五年(1997-2003)的縱向性調查研究。而且,這次抽樣的準則是入選的兒童樣本,必須乎合最理想的兒童健康生長條件,包括來自良好的社經背境、以母乳餵哺等;所以這系列的成長曲線圖,特別是由出生至2歲的圖表,可以被視作全球兒童良好健康成長的標準(不僅是參考)。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亦再公布了經修訂後的5-19歲成長曲線圖。

20066月,美國CDC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及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專家代表經過了多天的研討後,CDC最後亦建議年齡為24個月以下的兒童,應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成長曲線圖;2歲及以上的兒童則可仍舊採用CDC2000年發布的成長曲線圖。2005-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學和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組再度以該學年14,8426-18歲學童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本港學童的身高、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比對起1993年都有增長的現象(So, H. K., et al., 2008)。不過,隨後的另一份研究報告(So, H. K., et al., 2011)指出,若香港以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成長曲線圖取代根據1993年本地數據製訂的成長曲線圖,大約5%目前被認定為體重正常的學童會被認作體重過輕,另外1.4% 6-10歲兒童及2.8% 11-18歲兒童會從正常體高被認定為身高過矮。考慮到香港是世界前20位富裕國家或地區之一,而且一向有較低的嬰兒死亡率及兒童死亡率;兒童營養不良的機會較微。從醫療體系的承擔能力來衡量,建議香港保持沿用1993年製訂的成長曲線圖。

 

「年齡別身高」曲線圖的應用

「年齡別身高」(Height for Age)曲線圖,就是以身高作為年齡的函數製作而成的圖表。以下列的男童「年齡別身高」成長曲線圖為例,一名14歲,身高170厘米的男童,他身高的百分位數是90,也就是說,如果有100個同年齡的男童,由矮至高排列,他正排在第90位,有89個比他矮,有10個比他高,他的身高是在標準以內。

圖表來源:Leung, S. S. F. (1993). Hong Kong Growth Survey 1993

其實,高與矮是相對的。一個排在第10百分位數的兒童,當然比另一個排在第50百分位數的兒童矮,但這個排在第50百分位數的兒童,仍然是比一個排在第90百分位數的兒童矮。在醫療健康的基礎上,一般是排在第3個百分位數以下的兒童才算是所謂矮。但另一方面,人的身高是按常態分佈的(normally distributed),所以大約有3%的兒童,其身高是會低於第3個百分位數,這是「正常」的分佈,只有高度遠低於第3個百分位數的兒童,才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患病。

要判別一個兒童是否有營養不良或患病,最好是檢視他(她)的生長「趨勢」。例如,一個女童在3歲時的身高是在第50個百分位數,但到6歲時卻跌至第3個百分位數,到8歲時更要比第3個百分位數矮了2厘米,她便可能真的有營養不良或患病的情況。

此外,由於大部分人在18歲以後便停止增高,所以成人仍可以用相同性別的「年齡別身高」曲線圖中18歲時的百分位數作為參考。

 

「身高別體重」曲線圖的應用

同樣道理,若果以體重作為年齡的函數,就可以製作出「年齡別體重」(Weight for Age)曲線圖。但由於營養過多會令兒童更早熟,所以過重的兒童比同年齡的兒童一般較高。因此,在判斷兒童是否肥胖時,應當先修正兒童身高的數值。在這情況下,「身高別體重」(Weight for Height)曲線圖就更為有用了。

圖表來源:Leung, S. S. F. (1993). Hong Kong Growth Survey 1993

大部分兒童的身高體重比例都會落在第3個百分位數至第97個百分位數之內,若兒童的體重在「身高別體重」曲線圖中位數(即第50個百分位數)的120%或以上,該名兒童便算過重;若兒童的體重落在中位數的80%或以下,便算過輕。

以一名身高140厘米,體重36千克的女童為例,她的體重落在第75個百分位數上,表示在100個相同高度的女童中,她比74個女童重,但還有25個女童比她重;這並不代表她是過重或不正常。由於身高140厘米女童體重的中位數是31千克,31千克x 120% = 37.2千克,所以這名身高140厘米,體重36千克的女童未算過重。

對於身高超過175厘米的男童和165厘米的女童及18歲以上的學童,應以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來衡量是否過重或肥胖。BMI的計算是

體重(千克)/ 身高2(米2

如果BMI的計算結果等於或大過23便是過重;若結果等於或大過25便是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發展階段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ferences

  • Bose, K. Concept of Human Phy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on 2013-03-29 from 
    http://nsdl.niscair.res.in/bitstream/123456789/243/1/PDF+5.5CHAPTER+ON+HUMAN+GROWTH+FOR+CSIR.pdf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e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CDC Growth Charts for Children Aged 0-59 Mon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MMWR, Vol 59(No. RR-9): pp 1-15.

  • Leung, S. S. F. (1993). Hong Kong Growth Survey 1993.

  • Malina, R. M., Bouchard, C., and Bar-Or, O. (2004). Growth,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nd ed.). Human Kinetics: Champaign, IL.

  • So, H.K., et al. (2008). Secular changes in height,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in Hong Kong Children. BMC Public Health, Vol 8:320.

  • So, H.K., et al. (2011). Implications of using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rowth reference (2007) for identifying growth problems in Hong Kong children aged 6 to 18 years. Hong Kong Med J, Vol 17, pp 174-9.

  •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2012):彩橋,57期

  • 衛生署「健康飲食在校園」:身高別體重圖表。2013-04-02取自 
    http://school.eatsmart.gov.hk/b5/template/index.asp?pid=507&id=63

  • 黃順正(2001):運動與身體發展。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運動生理學週訊,93期
    2013-04-02取自 http://www.tsepf.org.tw/week/show.asp?repno=93

最近更新日期(Last Updated):2013-04-10


課程簡介

強身健體

提升自我

關心社群

體驗

人體

動作分析 

歷史和發展

體適能和營養

訓練方法

社會影響

運動創傷

心理技能

活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