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是指由一個沒有預期的刺激突然出現,直至剛開始作出反應所經歷的時間,它能反映作出抉擇的速度和效能,正好可以用作量度從刺激辨別階段至建立反應程式階段所需的時間,也就是說:反應時間等於資訊處理時間。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包括可供選擇的數量、刺激與選擇的兼容程度、練習的多少和預測能力。

1. 可供選擇的數量

  選擇越多,反應越慢,這也就是所謂的Hick's Law(1952)。Hick's Law指出反應時間與需要處理的資訊量成直線關係。

 

2. 刺激與選擇的兼容程度

  所謂兼容程度,就是指刺激與其引起的反應是否「自然」。例如,球彈起跳向右邊,手得移向右邊接球,此為兼容性高。反過來說,要把舵柄推向右邊以令到船轉向左邊,則為兼容性低。兼容程度越高,反應也越快。

3. 練習的多少

  練習越多,反應越快,而且在選擇越多或兼容程度越低時越見明顯;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差不多會變成自動化。

教學重點

4. 預測能力

  預測(anticipation)是指根據當時環境,事先估計何時將會發生何事,並藉此可以更早作出反應。預測又可分為空間的預測──會發生甚麼事?(What will happen?)及時間的預測──何時會發生?(When will happen?)兩類。

  要做到有效預測,必先能充分認識對手在不同情境下的傾向,如被迫落底線時只能回網前球;而且事件的發生要比較有規律,如對手只會發球至自己的負手位置。一旦作出了錯誤的預測,就得先停止正在進行的動作,然後再重新啟動正確的反應,就會增加了作出反應的時間。

預測的教學重點

 


References

  1. Hick, W. E. (1952). On the rate of gain of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4, 11-26.

  2. Schmidt, R. A. (1991). Motor Learning & Performance: From Principles to Practice.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Back to 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最近更新日期(Last Updated):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