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tz 與 Landers(1983);Feltz,Landers 與 Becker(1988)曾分別利用了一種稱為 meta-analysis 的統計方法,對心理訓練的成效作了一個頗為客觀的分析。根據 Feltz 等的研究結果,在訓練課總次數相同的情況下,心理訓練的效果雖然高於不作訓練,但始終不及身體訓練或混合(身體+心理)訓練好;而且身體訓練比率越高,實際的表現越好。不過,這並不代表心理訓練無助於提升運動表現,反而是說明了當彼此的身體訓練都相約時,心理訓練便成為了勝負成敗的關鍵。除此之外,Feltz 等的研究結果亦顯示了若活動需求認知(cognitive)的層面越高心理訓練對促進表現的效果越好

在總訓練課數相同下:

身體訓練 身體訓練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 不作訓練

Shelton 與 Mahoney(1978);Weinberg,Gould 與 Jackson(1980)等,都曾經在實驗中發現,透過一些心理激勵的手段,能夠增進運動員在力量方面的表現。除了促進學習及表現外,心理訓練(如表像訓練)還可以增強運動員的自信(經常看見自己成功的演出),使他們更能放鬆,並且把注意力只放在如何做得更好的方面。在缺乏器械或運動員因傷而未能參與身體訓練的情況下,心理訓練也不失為練習的另一種途徑。不過,正如身體訓練一樣,心理訓練也是必須要恆常練習,才能產生作用。


最近更新日期:2018-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