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多年以來都是全球的首號非傳染病殺手,
按出現的部位不同又可以被分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10 年出版的《全球非傳染病形勢報告書》(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008 年全球的死亡人數為 5,700 萬。當中的 3,600 萬人(63%)是死於非傳染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此外,約有 44% 的非傳染病死亡個案是 70 歲前發生。單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數字已是 1,700 萬,佔非傳染病死亡率的 48%。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不僅是美國,也是全球的頭號殺手。1948 年以前,流行病學(epidemiology)主要是應付傳染病,但那一年,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U.S. Public Health Service)的科學家關注到一種非傳染病--心臟病,已經成為了全國的第一號殺手。於是,在當時的 National Heart Institude(目前已改名為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統籌之下,便開展了一項名為 Framingham 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大型計劃,目標是識別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共通因素和特質。自 1948 年發展至今,這個 Framingham 心臟研究計劃已經延續了超過 60 年。
由於 Framingham 鄰近 Boston,那裡有主要的醫學中心,而且 Framingham 也曾於 1918 年參與美國政府研究肺結核的計劃,所以這次很自然便成為這項重點研究的根據地。
1948 年,科研人員首次招募了 5,209 名,年齡由 30 至 62 歲 Framingham 市鎮的居民,參與這項長遠的研究計劃,成為第一代的參與者。自這一年起,參與者每 2 年都要接受詳細的醫學檢測,專家們不單止量度參與者的生理健康指標,還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起居飲食習慣,以便日後分析居民後來患上或沒有患上心臟病的原因。1971 年,又再次招募了 5,124 名第一代參與者的子女及其配偶,成為了第二代的測試對象。2002 年,這項計劃又進入了新的里程,招募了 4,095 名第一代參與者的孫、孫女及其配偶,成為了第三代的參與者。
在過往的數十年來,仔細監測這群參與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已經讓專家們識別出不少與心臟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肥胖、糖尿病及缺乏運動等。雖然這項研究看似只局限於 Framingham 的市民,而且大多數均為白種人,但這研究所得的成果,與世界各地很多專家的研究結果仍然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亦有過千份的研究報告是以這項計劃為依據。除著科技的發展,不少新的醫學檢測技術,如心回波描技術(echocardiography)、頸動脈超聲波(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磁力共振成像術(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都被陸續加入到原來的測試項目之中。除了對心臟病的研究外,這項研究計劃還擴展至其他的醫學領域,如遺傳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中風與癡呆、骨質疏鬆與關節炎、營養、糖尿病、眼疾、聽障、肺病和一些常見疾病的遺傳規律等。
在 Framingham 心臟研究開始以前,很多醫生都誤信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是衰老過程中無可避免的事實;高血壓亦會隨著年齡而升高,因為心臟要用更多力去迫使血液通過老年人收窄了的動脈。因此,Framingham 心臟研究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識別出種種與心臟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它還使專家和一般人有機會認識到可以透過行為(生活習慣)改變來預防或減輕各種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損害;而且,這也是第一次用上婦女作為測試對像的大型研究計劃。
發展至今,整個研究可以被分為 3 個發展階段。最初的 30 年,主要是傳統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家們盡量記錄一切所能夠觀察到的,並進行一連串的醫學檢測,如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和 X 光(X ray)等。當他們見到疾病出現的時候,就去數算發生了甚麼事情。例如,他們注意到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吸煙者,都有較大機會患上心臟病。第二個發展階段始於 1970 年代末期,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技術如心回波描技術、頸動脈超聲波等,使科學家能夠對整個心血管係統有一個更清晰的圖像。第三個階段始於 1980 年代末期,專家們亦開始研究遺傳與各種疾病風險的關係。
至目前為止,Framingham 心臟研究已經識別出以下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高膽固醇:膽固醇乃脂肪狀的物質,可以結集在血管內壁,導致血管閉塞,引起心臟病發和中風。膽固醇以幾種不同的形式在血液中運行著,當中包括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LDL 又稱「壞」膽固醇,因為它會堆積在血管壁上;HDL 又稱為「好」膽固醇,因為它能移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目前,專家們正尋找遺傳因素與高、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的關係。
高血壓:1948 年以前,醫學界以為需要較高的血壓來迫使血液通過老年人已硬化了的動脈管道,所以高血壓是衰老過程的一個正常現像。不過,Framingham 的研究人員卻發現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如果不加以趁治就會演變為心臟病發和中風;另一個發現則是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的增加與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的增加同樣危險。
吸煙:Framingham 的研究發現,吸煙者出現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機會增加。此外,每日吸煙的數目越多,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機會越高;另一方面,停止吸煙後同樣的風險可以減半。
肥胖:研究發現肥胖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而且亦會增加其他危險因素的風險。Framingham 的研究人員發現,就算是低強度的運動也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而且反覆「增重」和「減重」的男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會增加。
糖尿病:患有第二類型糖尿病的人士,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2 倍。就算未正式患上糖尿病的高血糖人士,其心血管風險也是一般人的 1.5 倍。糖尿病患者亦有較大機會患上高膽固醇(LDL)和高血壓。
其他:Framingham 的研究人員現正調查一些氨基酸和過濾性病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Framingham 心臟研究還發現,女性較男性遲患上心血管疾病,但一旦患上這類疾病時,死亡率卻比男性更高。
Framingham 心臟研究的重要里程和發現 |
|
1948 |
開展 Framingham 心臟研究計劃。 |
1956 |
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進展報告。 |
1959 |
1.
增加心臟病風險的因素。 |
1960 |
吸煙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61 |
高膽固醇、高血壓和心電圖異常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65 |
首次對中風作出研究報告。 |
1967 |
體力活動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肥胖卻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70 |
高血壓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
1971 |
招募第二代的 Framingham 心臟研究參與者,進行家族及遺傳因素與心臟病關係的研究。 |
1974 |
對糖尿病的概況與發展至心臟病的情況進行描述。 |
1976 |
更年期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77 |
對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s)、LDL 及 HDL 進行了描述。 |
1978 |
1.
心理因素會引起心臟病。 |
1981 |
1.
有濾咀的香煙對心臟病無補於事。 |
1983 |
報告了二尖瓣下垂(mitral valve prolapse)導致血液倒流回心室。 |
1986 |
發表了第一個有關癡呆(dementia)的報告。 |
1987 |
1.
發現高膽固醇與早死有直接相關。 |
1988 |
1.
高 HDL 水平能降低死亡的風險。 |
1990 |
一種名叫 Homocysteine 的氨基酸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93 |
1.
輕微的單獨收縮壓升高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1994 |
1.
左心室增大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
1995 |
1.
對舒張壓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首次作出了報告。 |
1996 |
對從高血壓進展至心力衰竭作出了描述。 |
1997 |
1.
作出了吸煙與高膽固醇對動脈硬化的風險報告。 |
1998 |
1.
發表預測未來 10 年出現冠心病機會的公式。 |
2002 |
1.
在新英倫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肥胖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一個獨立的(independent)風險因素。 |
2003 |
某種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的遺傳變異可以令心臟病發的機會增加 3 倍。 |
2004 |
父母其中一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子女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 1 倍。 |
2005 |
如果兄弟姊妹中曾有人出現心臟病發、中風或動脈性疾病,中年人出現同樣情況的風險可以增加 45%。 |
最近更新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