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nents of Stride Length

步長是由後蹬距離、騰空距離、著地後距離三段構成。

Atwater(1981)對 12 名男性 100 米跑運動員(成績由 9.9 秒至 10.4 秒)進行分析,他們後蹬距離、騰空距離、著地後距離(佔步長百分比)的分佈見下表:

 

最小

平均

最大

後蹬距離

22

26

30

騰空距離

50

57

64

著地後距離

12

17

20

影響騰空距離的因素

正如其他投射物(projectile)一樣,影響騰空距離的因素包括:蹬離地面時的初速度、蹬地的角度和空氣阻力。

影響初速度的因素

影響初速度的因素主要為蹬地時地面施加於運動員身上的反作用力,這其實是運動員充分伸展髖、膝、踝關節,向後蹬地用力的成果。

著地時的常犯錯誤

著地時的一個常犯錯誤就是刻意把小腿踢前,以增加步長,其實這會影響到前進速度,因為腳向前踢出的動作在正式著地時會產生向後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制動」(braking)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原本向前的速度。


References

  1. Atwater, A.E. (1981). Kinematic analysis of sprinting. In J. M. Cooper and B. Have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Biomechanics Symposium, Indiana University, October 26-28, 1980 (p. 309). Ind: The Indiana State Board of Health.


Back to Biomechanical Aspects of Running

最近更新日期(Last Updated):200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