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強身健體

提升自我

關心社群

體驗

人體

動作分析 

歷史和發展

體適能和營養

訓練方法

社會影響

運動創傷

心理技能

活動管理

和身體其他的器官一樣,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它的細胞是在不斷新生和死亡,所以骨實在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器官。

骨生成的方式有兩種,就是膜內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和軟骨內成骨(intracartilanginous ossification 或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膜內成骨結締組織骨組織所取代,主要見於顱骨和某些扁平骨(如鎖骨)。軟骨內成骨軟骨組織硬骨所取代,人體大部分的骨都是以此方式生成。兩種骨生成的方式都不會使骨成熟後的結構有所差異,它們只是兩種不同的成骨方式,但兩者涉及原來的結締組織被骨組織所取代。

就以長骨為例,出生前,骨骼是由稱為模型(cartilage models)的透明軟骨組織所組成,一層骨外膜(periosteum)包覆於模型外,其內的造骨細胞(osteoblasts)在骨幹外圍形成一圈緻密骨(compact bone)。隨後,骨幹(diaphysis)中心的軟骨變成海綿骨(spongy bone),形成主要的骨化中心(primary ossification center)。後來,破骨細胞(osteoclasts)將新造的海綿骨破壞而形成骨髓腔(medullary cavity)。

出生後,次級骨化中心(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於骨骺(epiphysis)端形成,軟骨被海綿骨取代。當兩個骨化中心都生成後,除了關節軟骨(articular cartilage)和位於骨幹和骨骺之間的骨骺板(epiphyseal plate)外,所有軟骨都會被骨組織所取代。

骨骺板的活動與骨幹的「長長」(increase  in length)有關。骨骺板的軟骨細胞不斷增生和不斷骨化,使骨的長度也不斷增加;這類活動會一直延續到成年期的初期。這時,骨骺板亦會被骨組織取代,成為殘餘下來的骺線(epiphyseal line),骨幹也就停止「長長」。

此外,骨在「長長」的同時亦會「長粗」(increase in diameter)。骨髓腔內的破骨細胞不斷的破壞和吸收骨質,使骨膸腔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骨外膜內的造骨細胞又不斷地製造骨質使骨增粗。只是,骨在不斷「長粗」的過程中,管壁厚度的增加並不明顯。

12 至 1 8歲間的兒童少年,骨骼尚未完全骨化,還有許多軟骨存在,所以骨增長的速度很快。一般在 18 至 25 歲期間,骨化過程逐漸完成,骨就不再「長長」,人也就不再增高。女性通常比男性提前 2 至 3 年完成骨化過程。影響骨生長的因素很多,當中包括:遺傳、種族、激素、營養、外力等。

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對骨的「長長」尤為重要。幼年期間生長激素不足會導致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稱為垂體侏儒症;若分泌過多,又會令骨的生長過快,稱為巨人症。此外,甲狀線的分泌不足,亦會導致骨的生長起了障礙,令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腺分泌的激素對骨的生長成熟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性腺發育早熟的情況下,骨化過程亦會加速進行,使得骨幹與骨骺提前愈合,骨也就不再「長長」了。

在營養方面,缺乏維生素甲會導致骨的畸形生長及骨骼生長緩慢,但過多又會令到骨變得脆和易折斷。缺乏維生素丙會使骨的生長停滯,骨折也不易愈合。缺乏維生素丁則會影響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因而導致骨組織不能鈣化,造成軟骨病。

在骨的骨化過程中,受壓力較大的部位比受壓力較小的部位發育得快。例如,足骨比手骨發育快。因此,正常的體力勞動及體育活動可促使骨骼變得強壯結實。反之,勞動或坐立姿勢不良則會使骨骼發生畸形的現象。

骨骼系統
The Skeletal System


References

  • Brewer, S. (2002). 1001 Facts about the Human Body. Great Britain: Dorling Kindersley.

  • Crocco, J.A. (1977). The Classic Collector's Edition Gray's Anatomy. New York: Bountry Book.

  • Solomon, E.D., & Davis, P.W. (1983).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okyo: CBS College Publishing.

  • Tortora, G. J., & Anagnostakos, N.P. (1990). Principles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 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解剖學》編寫組(1984):體育系通用教材:運動解剖學(第二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 教育局(2009)體育(香港中學文憑)教材套-人體

  • 潘震澤(1997):人體生理學圖解與綱要。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 黃建民編(1998):人體探秘(趣味自然科學百科)。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最近更新日期(Last Updated):2013-04-29


課程簡介

強身健體

提升自我

關心社群

體驗

人體

動作分析 

歷史和發展

體適能和營養

訓練方法

社會影響

運動創傷

心理技能

活動管理